本报北京6月28日讯 记者余瀛波“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,无论是白酒塑化剂风波还是瘦肉精问题,都在拷问着相关责任企业的诚信。为了保障食品安全,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,编织起一张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‘天网’。”
在今天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主办的“科学引导、放心消费、禽类食品安全消费大家谈”活动上,中消协秘书长姜天波发出上述倡议。
姜天波就禽类食品消费安全提出了三条建议:一是有效借助社会力量,为食品安全工作注入正能量;二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意识,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;三是全社会行动起来,编织食品安全社会监督“天网”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孙宝忠表示,食品安全隐患从源头上,不在于食源污染的物质和添加剂、抗生素等,而在于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价值观的缺失。由于我国的产品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异,标准化、组织化、规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,他建议,应建立政府监督、社会监督、媒体监督、企业自律和公众参与的“天网”。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,企业必须接受公共检测机构和公众的监督。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认为,我国应当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。如果没有最严格的问责制度,再高的标准也只会沦为形式。
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,食品生产企业不仅应尽到法定的义务,履行起相应的安全责任,还应当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出发,将预包装禽类产品信息在外包装上予以详细标明,便于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。